早在2011年,山西省就制定《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資金管理辦法》,由省財政出資,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創新水平較高、市場競爭力較強的技術創新項目。2013年,我省又先後出台了《關於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》《進一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(2013年第2批)》等政策,有力推動了中小型企業科技創新活動。但時至今日,山西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之路依然障礙重重,難有根本性突破,主要表現在企業的四個“不”,即:不思創新、不願創新、不敢創新、不會創新。
  有錢的老闆多真正的企業家少
  2013年,山西共申請專利18859件,中小企業申請發明專利占到65%以上,並且提供了75%以上的企業創新成果,乍看起來,似乎形勢喜人,但調查之後發現,實際情況卻並不樂觀。
  “不思創新”是我省中小型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普遍存在的最大問題。目前,我省中小微企業約13.5萬戶,中小企業約為10萬戶,占到全省企業總數的99%以上,完成增加值占到全省經濟總量的50%以上,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。與此同時,大多數中小企業主存在著得過且過惰性思維,能減少成本就絕不進行科技投入,這種思想一方面源於科技創新本身的複雜性特征,另一方面是由於缺乏真正的企業家精神。
  山西地處內陸省份,有了錢就是“企業家”成為本土老闆們的固定思維模式,因此沒有培育起具備創新思維和戰略眼光的真正企業家群體。其實,只有錢最多可稱為老闆,具備了創新精神和擔當意識的老闆才能算是真正的企業家。經濟學家熊彼特在《經濟發展理論》一書中認為,企業家不僅擁有資本,更主要的是具有創新精神並且有效組織了創新。因此,對於我省的中小型企業來說,企業家的匱乏、科技創新的複雜性使得多數企業不思創新。
  “不敢創新”是我省中小型企業面臨的現實。由於科技創新的周期長、見效慢,市場和技術風險大,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不強,加之科技創新的外部環境不健全,導致了山西大部分中小企業不敢創新。多數中小企業為民營企業,家族式管理十分普遍,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,公司負責人為了順利過渡、平穩交接,就採取了保守態度,維持企業現有的發展模式,不搞新研發,不上新項目,也就形成了大量中小型企業不敢創新的局面。
  敢創新不易能成功更難
  “不能創新”是我省中小型企業面臨的主要困境。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:一是國家資金資助有限。2013年,我省共有13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立項支持,共獲得資助經費8490萬元,雖然增幅位居全國第一,但在全國37個省、市、自治區及計劃單列市中排名第26名,來自政府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。二是成本高,銀行業融資難。2013年,我省先後出台了 “財政15條”“金融12條”等政策措施,建立了以金融服務為主的山西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。據調查,我省近70%的中小型企業有融資需求,雖然將近40%的企業融資需求得到滿足,但銀行融資難依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。目前多數中小型企業要取得商業貸款需要支付10%-30%的上浮利率,同時,還要支付一定的第三方收費項目,融資成本高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創新成本。
  由於政府創新基金支持的項目有限,很多真正需要資助的企業並沒有得到支持。盂縣高錳耐磨件廠是一個小型的民營企業,始建於1981年,全廠共有70人,其中20人為殘疾人,年產值900萬。一直以來重視科技研發,從2008年開始,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5%,即利潤的20%作為科研經費,進行專利研發。至今共擁有專利技術29項,被確認為山西省民營科技企業。在調研中,公司董事長郭玉寶談到科技創新時說,科技創新這條路走得並不容易。企業的專利不少,成果不少,但技術推廣、市場化過程艱難,主要是企業規模小,內部資金有限,融資渠道不暢,致使企業常常陷於資金短缺困境,研發工作難以為繼,技術的成熟、完善、推廣也就相應地滯後。
  “不會創新”是我省中小型企業面臨的另一個難題。即使有了有資金、政策方面的扶持,由於科技人才缺乏,用人機制不順,我省大部分中小企業依然不具備科技創新能力。截至2014年7月,山西省共有111個省級中小企業技術中心,但相對於10萬餘戶中小型企業而言,科技創新團隊顯然匱乏有限。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存在著引人難,留人更難的困境,主要根源在於沒有建立起完善的、相對穩定的用人機制。
  資源和科技哪個才是支點
  “給我一個支點,我就能撬動地球。”對山西的中小企業而言,支點究竟在哪裡?
  太原華欣誠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中小企業,公司成立於2007年,是山西省科技廳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。公司至今共申請近30多項設備專利,先後於2008年獲得了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認證,2009年系列產品通過歐盟CE體系認證。公司技術總監曹小兵說,從創立之初,公司就始終將企業產品的研發作為發展的根本,堅持不引進、不模仿,獨立開發技術,每年將銷售額的5%用於科技研發。目前公司擁有近百名高、中級工程師,打造了一支自主研發能力很強的科技創新團隊。在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情況下,產品出口巴西、俄羅斯、加拿大等20餘個國家,出口額度占公司銷售的40%左右。
  一般認為,企業研發經費達到銷售額的5%以上,企業才有競爭力,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則應達到銷售額的8%-15%,而我省的多數中小企業在5%以下,甚至有的企業是零投入,研發投入的不足,使企業不斷喪失競爭力。
  長期以來,對山西很多本土企業而言,豐富的自然資源使其喪失了科技創新的主動性,科技創新能力弱、成果轉化率低一直是我省企業發展的頑疾所在。
  2014年9月19日晚,馬雲帶領著阿裡巴巴在美國紐交所上市,市值達2314.39億美元,一舉超越Face-book,成為全球僅次於谷歌的第二大互聯網公司,而這家公司也曾是一個名不見經傳、員工不到200人的中小型企業。
  到底是什麼成就了馬雲,這恐怕是山西本土老闆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。
  (作者為省委黨校科技部博士)
  □盧葦  (原標題:我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調查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j13djip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